电视剧《南来北往》:真实质朴是年代剧创作的诚意 -
【视听观察】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 光明日报文艺部·主办】
人们常将时代比作列车,以形容其发展变化的状态,这个比喻在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南来北往》中被具象化了:故事在1978年往返于宁阳与哈城之间的列车上拉开序幕,通过40年间一列火车上的人生百态,一群邻里间的人情冷暖,一对师徒间的薪火传承,展示铁路干警的默默奉献,彰显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见证伟大时代的发展变迁。
一里里的铁轨延伸着,一列列的火车奔驰着,在轰隆隆的车轮转动声里,在呜呜呜的鸣笛声中,人物和观众的心情像那蒸汽机车开动时散发的浓烟似的,热血升腾,激情澎湃。《南来北往》这部作品一开播就吸引了大众的目光,首播收视率突破3%,微博话题#南来北往#的阅读量超过23亿。这部剧之所以能成为春节档最受欢迎的“电子年货”之一,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主创阵容非常硬核:导演郑晓龙和编剧高满堂首次合作,还有一众实力派演员加盟。几乎每位主创的名字都是金字招牌。创作者既继承了近年受市场推崇的现实主义年代大剧的优良基因,如充满年代感的精良制作、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又设置了让人耳目一新的人物关系、别出心裁的叙事结构、鲜活生动的人物语言。
南来北往、上上下下的乘客,和见证并助推中国铁路不断发展的铁路人这两条线索,以及剧中主要人物共同生活的铁路大院,构筑起一个独特的戏剧空间。当镜头在这三者之间来回切换,观众从普通人的生活日常中窥见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厚重感和新鲜感扑面而来。
作品从全剧的核心人物
剧中围绕一条铁路、一趟列车,展开的不止有职业荣誉,还有世情百态。“南来的,北往的,佳木斯的,鹤岗的,棉纺的,工厂的,马上接班上岗的……大家出门在外不容易,相互照应照应!”电视剧开头,一镜到底的长镜头伴随着列车员风趣幽默的话语,活灵活现地展开一幅时代群像图。《南来北往》配角众多,很多人物只有几场戏,但仍做到了“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一位老父亲双目失明,以火车为家,靠嗅觉四处寻找走失的女儿;一对情侣因工作原因分隔两地,女人移情别恋,感情破裂;小温州头脑灵活,在火车上兜售新潮商品,发家致富;还有一腔热忱的
手打的家具、老式收音机,嘎嘎新的凤凰牌自行车,大院中央的公共水池子,这些老物件提示着那段已经远去的岁月,也见证着奋斗者一路向前的脚步。时代的列车呼啸而过,不停地朝前奔着,很多事情都变了,但也有很多东西始终不变,比如铁路警察对公平正义的坚守、铁路人对铁路事业的热爱、普通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而这些是这部电视剧的人文内核,也是中国影视业乃至社会发展的前行动力。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