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嘉靖皇帝唯一的朋友,剧中唯一保持初心的人 -

时间:2025-04-19 02:27:47阅读:0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群像剧,剧中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胡宗宪、赵贞吉、海瑞渐次出场。他们都是大明的臣子,嘉靖对他们严防死守。因为嘉靖皇帝如同深宫中的困兽,被权力、猜忌与孤独层层包裹。这个将自己囚禁在精舍的皇帝,身边围绕着无数汲汲营营的权臣宦官,却唯有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以独特的生存智慧在权力漩涡中开辟出一方纯粹天地。当其他角色在权谋游戏中异化变质时,吕芳用四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封建体制下最珍贵的“初心“。权力祭坛上的孤独困兽嘉靖皇帝用“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玄学,操控着整个官僚体系。嘉靖一朝内阁频繁
  • 大明王朝1566
  • 历史
  • 陈宝国 黄志忠 王庆祥 倪大红 祝希娟 徐光明 张志坚 郭广平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群像剧,剧中严嵩(倪大红 饰)徐阶(肖竹 饰)高拱(刘毓滨 饰)张居正(郭东文 饰)胡宗宪(王庆祥 饰)赵贞吉(徐敏 饰)海瑞(黄志忠 饰)渐次出场。

他们都是大明的臣子,嘉靖(陈宝国 饰)对他们严防死守。

因为嘉靖皇帝如同深宫中的困兽,被权力、猜忌与孤独层层包裹。

这个将自己囚禁在精舍的皇帝,身边围绕着无数汲汲营营的权臣宦官,却唯有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徐光明 饰),以独特的生存智慧在权力漩涡中开辟出一方纯粹天地。

当其他角色在权谋游戏中异化变质时,吕芳用四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封建体制下最珍贵的"初心"。

权力祭坛上的孤独困兽

嘉靖皇帝用"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玄学,操控着整个官僚体系。

嘉靖一朝内阁频繁更换,严嵩是担任时间最久的首辅,严阁老是实干派,愿意为嘉靖捞钱,背黑锅。

但结合一党的人,自然是一个大的利益全体。

嘉靖也早早的立起清流一派,用道德力量批判严党。他居中稳稳地做道长,修仙。

严党、清流做错事,坏名声都落不到他头上,他只要钱,要修仙长生。

嘉靖和所有皇帝一样多疑,对谁也不信任,今日可以赐予严嵩"青词宰相"的殊荣,明日就能让陈洪(刘立伟 饰)取代吕芳。

一切都是朝局的需要,正如嘉靖最后一次见儿子裕王(郭广平 饰)时说的,没有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他们。看清楚了,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这种刻意制造的权力失衡,正如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所言:"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

但在驾驭群臣的过程中,嘉靖逐渐将自己困在绝对权力的真空里,连亲生儿子都成为需要防备的对象。

当海瑞在《治安疏》中直指"天下人不知陛下久矣"时,嘉靖暴怒之下的慌乱,暴露了这位权术大师内心深处的恐惧。

他比谁都清楚,那些三呼万岁的朝臣,不过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种举世皆敌的处境,恰如剧中对联所写:"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表面超然物外,实则暗藏杀机。

浊世清流的生存智慧

吕芳在司礼监掌印的位置上坐了二十余年,却始终保持着"三思"的处世哲学:思危、思退、思变。

这种智慧不是庸俗的明哲保身,而是在洞察人性后的主动选择。

面对严嵩父子的贪婪、陈洪的暴戾、黄锦(赵雍 饰)的刚直,吕芳总能找到最恰当的平衡点。

在干儿子冯保(徐成峰 饰)打死周云逸,并且在宫里独自去报祥瑞,得罪了司礼监其他几巨头。

他教导冯保"要三思"时,眼中闪烁的不是权谋家的狡黠,而是历经沧桑的慈悲。

这个被群臣视为"内相"的太监,始终保持着对生命最基本的敬畏。

在冯保面前,吕芳更像一个慈祥的父亲,教导儿子为人处世之道。

冯保也正是听懂了干爹的意思后,到裕王府夹紧尾巴,做了大伴,得到了裕王和李妃的赏识。

高翰文(谭凯 饰)芸娘(王雅捷 饰)在诏狱时,吕芳去看望他们,最终保住了他们。

当海瑞在六必居题字时,吕芳站出来为海瑞说话。

这些举动早已超越臣子本分,展现出难得的人性光辉。

正如剧中他对冯保所言:"咱们这些人,替皇上遮风挡雨,要是连点人味儿都没了,那才是真的完了。"

吕芳最终实现了平安落地的理想,远离权力中心,去养老了,这也许是他最好的结局。

初心不泯的精神图腾

吕芳与嘉靖的关系,早已超越主仆范畴。

四十五年朝夕相伴,让他们形成了独特的默契。

嘉靖是信任吕芳的,在严嵩、徐阶的眼中,吕芳做事就是代表嘉靖,而后面靠着打小报告上来的陈洪,在他们眼中,却没有这种认同。

嘉靖知道吕芳的心思,思退,也明白自己年纪大了,倒了裕王登基,吕芳怕是没有好下场。

朝局也需要吕芳让出位置,给狠毒的陈洪上位,于是嘉靖将吕芳送去南京守陵,养老。

这种复杂情感,在吕芳告老时达到顶点。

皇帝赐予的一张符,既是恩赏也是枷锁,既象征荣宠也暗示监视,但吕芳始终以"奴婢"自称,保持着最初的本分。

相比陈洪的狠辣、黄锦的刚烈、杨金水(王劲松 饰)的疯癫,吕芳展现出惊人的精神定力。

他像湍流中的砥柱,在保全自身的同时,守护着最后的人性火种。

当严嵩倒台、徐阶上位,所有规则都在改变时,唯有吕芳依然遵循着"伺候好皇上和百姓"的朴素信条。

这种超越功利主义的坚守,让他在污浊的官场中成为独特的精神坐标。

年老的嘉靖在深宫中,时不时的还要喊早已离开吕芳的名字,还会想起他,想知道他的近况。

封建体制下的人性微光

在权力异化的过程中,吕芳始终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

吕芳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对干儿子们也提早做了安排。

让冯保去裕王府,安排黄锦伺候好嘉靖的生活,杨金水外放,他更像一个操心的父亲。

他深知太监不过是"皇家的奴才",在获得巨大权力后,没有为所欲为。

更不会像陈洪那样,将权力欲转化为施暴快感。

这种克制源于对自身定位的清醒认识,更源于对道德底线的坚守。

当其他掌权者都在扩张权力时,吕芳却在学习收敛,这种反常的生存策略,恰恰印证了老子"知其雄,守其雌"的智慧。

吕芳时刻保持着警惕性,小心为人处事,只是求一个平安落地。

也正是他一辈子的经营,嘉靖给了他一个好结局。

剧中人物命运沉浮印证了吕芳道路的正确性:严嵩饿死坟茔、海瑞成孤臣孽子,唯有吕芳得以善终。

这不是世俗意义的成功,而是精神境界的完满。

就像王阳明所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吕芳用毕生实践证明了在绝对权力面前,保持人性温度的可能。

结语

在这个充斥着算计与背叛的世界里,吕芳的存在犹如暗夜烛火。

他证明了即便在封建体制的铜墙铁壁中,人性的微光依然可以穿透历史的迷雾。

当嘉靖在临终前念叨"吕芳呢",当八十老奴在南京守陵时仰望星空,我们终于读懂了这个角色最深刻的隐喻——在权力游戏的尽头,唯有本真的人性值得铭记。

吕芳用沉默的坚守,在《大明王朝1566》的史诗画卷中,刻下了最动人的精神印记。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