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北上》,致敬奔流不息的大运河 -
2023年春天,运河岸边,一艘巨大的船只缓缓驶过,船身如高墙般笼罩岸边的我们。那一刻,我震撼不已。回望身后的小街、青石板铺就的小巷,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终于找到了心目中的“花街”——这里既承载运河的灵魂,也孕育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我们在这片水畔搭建码头、排楼、酒楼与小院。一条花街,一方小院,一条生生不息的大运河,就此展现在镜头之中。
对于我,《北上》的创作是一次对运河精神的深度求索,也是一次对故乡江苏的深情回望。这部剧改编自徐则臣的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从最初孵化到拍摄,再到如今呈现在观众面前,历时近7年。小说内容厚重、形式独特,剧集改编充满挑战。为了更精准地传递原著精神,我们与徐则臣、编剧赵冬苓沿着运河实地采风,反复研读文本,深入探讨。最终确立了改编方向——用青春的目光回望历史,以年轻一代的昂扬姿态拥抱时代浪潮。在影像表达上,我们力求既忠实于原著,又能以耳目一新的方式呈现大运河的故事。
电视剧《北上》的序章中,年幼的
《北上》不仅关乎回望,也关乎记录,更关乎传承与传唱。大运河是一条纵贯南北的水道,承载着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文化基因。在剧中,我们尝试通过影像语言赋予这条河流鲜活的生命力。大运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沿岸百姓,它的兴衰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命运。因此,我们选择从一个运河沿岸的小院切入,以一群普通90后青年的视角,展现运河如何融入他们的成长。童年的他们,在运河里嬉戏玩乐;青春期,他们在运河边探索人生的方向;成年后,他们带着运河精神远行,又最终回归故乡,见证时代变迁中的悲欢离合。
90后的成长奋斗构成了剧集主线。从无忧无虑的童年,到北上奋斗的青春,再到回归故乡的沉淀,他们继承了父辈的坚韧,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2014年,千年运河迎来新生契机,剧中远在他乡的夏凤华等人得知大运河申遗成功,欣喜万分,最终选择回归故土,以青春之力投身家乡建设。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成长历程,也寄托了我们对新时代青年的期许。
剧中另一条重要的故事线是“寻根”。一条沉船的浮现,牵引出几代人埋藏已久的秘密。随着调查的推进,历史的迷雾逐渐散去,个人的命运与运河的流转交汇融合。剧中的马思艺远赴意大利探寻身世,
我们着力还原运河的苍茫厚重感与花街的烟火气息。“花街小院”里,生活气息浓郁,每一户人家的饮食起居和手艺技艺都经过精心设计。马奶奶的炸油墩子,
运河奔流不息,见证着岁月变迁。如今,在这片土地上,正有无数个“夏凤华”“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