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丧夫,50岁身价过亿,国民女神“陶华碧”凭什么? -

时间:2025-04-19 17:04:21阅读:0
前段时间,赵丽颖的新剧《风吹半夏》几次冲上热搜,尤其是许半夏的创业故事令许多人动容。一个底层女性,靠着盖大棚、收废品,一点一点打拼挣出了钢铁大公司。在她身上,能看到无数个女企业家的身影,独立务实、果断倔强,又不认命。“老干妈”陶华碧亦是这样。贫困家庭长大,26岁惨遭丧夫之苦,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村女人,肩上还背负着两个孩子的重任。在别人眼里已是“命该如此”,可她却凭借一股劲逆风翻盘。她一步一步,从最基础的生意做起,摆地摊,卖过凉粉、米豆腐,也开过小饭店……经历种种辛酸,以旁人无法想象的魄力,最终才成就了如今的
  • 风吹半夏
  • 年代
  • 赵丽颖 欧豪 李光洁 刘威 柯蓝 任重 冯嘉怡 王劲松

前段时间,

赵丽颖 的新剧

风吹半夏》几次冲上热搜,

尤其是许半夏(赵丽颖 饰)的创业故事令许多人动容。

一个底层女性,

靠着盖大棚、收废品,

一点一点打拼挣出了钢铁大公司。

在她身上,

能看到无数个女企业家的身影,

独立务实、果断倔强,又不认命。

“老干妈”陶华碧亦是这样。

贫困家庭长大,

26岁惨遭丧夫之苦,

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村女人,

肩上还背负着两个孩子的重任。

在别人眼里已是“命该如此”,

可她却凭借一股劲逆风翻盘。

她一步一步,

从最基础的生意做起,

摆地摊,卖过凉粉、米豆腐,也开过小饭店……

经历种种辛酸,

以旁人无法想象的魄力,

最终才成就了如今的68亿身家。

陶华碧说:

“人都有碰到困难的时候,

你一定要努力。

别人能拼下去,

难道你就拼不下去吗?”

也正是这股信念和韧劲,

让她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奇迹。

命运无常,从不抱怨

1947年1月,陶华碧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的一个小村庄。

在那个物资条件匮乏的年代,很多家庭连温饱都成了问题,更别说供孩子上学了。

陶华碧家也不例外。

农村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都想生个男孩。她上面有7个姐姐,这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常常饥一顿饱一顿,也没有上过一天学。

但陶华碧从没有埋怨过,反而很乐观懂事,经常在田园里捣鼓各种野菜,还用中药材结合辣椒做出了好吃的辣椒酱来缓解饥饿。

很快,陶华碧在20岁那年迎来了她命运的转折点。

她幸运地嫁给了地质队的一个会计,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这对她而言,就像是一束光突然照进了人生的黑暗,生活总算是有了甜头。

但就像《阿甘正传》里的台词一样:“生活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

舒服的日子没过几年,丈夫便染上重病,撒手人寰,从此阴阳两隔。

爱人永别,陶华碧却无暇顾及悲痛。看着眼前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丈夫治病欠下的巨额债务,她知道她没有时间难过。

为了养活这个家,她常常跑去抡八磅重的铁锤,男人一般最多只能抡4个小时,她竟然连续干了十几个小时;

她背过100斤的泥土,人家一天背10来趟就走不动路了,而她背个几十趟才愿意歇下;

她每天起早贪黑摆摊,天还没亮就在街道上卖蔬菜,刮风下雨也不坐地起价。

即使命运不公,陶华碧都从不抱怨丝毫,始终坚守内心的底线。

亲友们都觉得陶华碧“太一根筋了”,这样是赚不到钱的。

可她不认同。她认为赚钱要有道,不能昧着良心赚黑钱,因此她的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大多数人在遇到挫折困难时,习惯性怨天尤人,而有些人却从不抱怨,他们总是愿意尝试接纳人生的不完美,披荆斩棘一路勇往,直到光亮再次出现。

1989年,42岁的陶华碧决定告别摆摊生活,用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开了一家小饭店“实惠饭店”。

这个饭店,就是“老干妈”的前身,也是改变陶华碧人生的关键。

艰难困苦,绝不言弃

陶华碧做生意,最讲究“实惠”二字。

店里卖的凉粉和冷面,价格优惠,吸引了附近好几所学校的学生。有的孩子家境困难,陶华碧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于是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家庭困难的学生,一律免费吃。

这波热心肠举动,让孩子们都颇受感动,纷纷改口亲切地称她为“干妈”,久而久之就成了活招牌。

用陶华碧本人的话说,“老干妈(品牌)不是我取的,是大家喊出来的。”

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了她一个响亮的耳光。

由于她非常擅长调制辣椒酱,店里每天都会供应一些免费酱料,但只有凉粉冷面才收费。所以来免费蹭吃的人越来越多,有的直接自带馒头,蘸着辣椒酱吃,也有的吃完凉粉顺走一些辣椒酱。

时间一久,小本生意不但没赚钱,反而还亏本了。

思虑再三,陶华碧决定去调研下市场。一天,她早早关门,去街头巷尾到处逛逛,却发现同行的生意都很好,而且都在用她的辣椒酱。

她突然意识到: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她的小店迟早要关门大吉。

同行老板看到陶华碧也略显不好意思,便建议说:“要不你开一家调味店吧,省得我们整天派人去你那拿辣椒油了,我们也不好意思啊!”

于是,陶华碧正式将小店改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主营辣椒酱系列产品,兼售实惠的凉粉冷面给学生工人。

这一年,贵阳“龙洞堡老干妈辣椒”成为了一种口口相传的品牌。

1996年,她租借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辣椒酱加工厂也正式成立。

但由于当时设备不完善,剁辣椒全是人工操作,员工们被辣得直掉眼泪,不少人都撂摊子不干了。

没想到陶华碧亲自上阵剁辣椒,一边撸袖子一边笑着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

不仅如此,她非常重视辣椒酱的味道把控。

为了保持味蕾的敏感度,一个重口味的贵州人几乎不敢吃任何重油重辣的食物,每次调试辣酱的味道前,她都要喝一口白开水,等到口中没有一点味道再品尝。

那几年,她和员工同吃同住,起得比工人还早,休息的也比别人少,还自己背上辣椒酱挨家挨户推销。

由于常年劳累,她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和颈椎病;因为过度食用辣椒,她嘴里一直都是溃疡烫伤,只能喝稀饭。

在后来的采访中,陶华碧说:“我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吃碗真正的饭。”

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背后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痛。

也正因为她这股劲儿和永不言弃的精神,“老干妈”生意越做越火。如同星星之火,短短时间内就密布了全国各地,甚至跨出了国门。

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人这一辈子,悲喜并存,最好的态度便是——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陶华碧面对生活的摧残,毫不畏惧,绝不言弃,用行动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如果你也正处于艰难困苦之时,不妨当做是一次必须经历的历练,熬过去便是云开月明。

坚守原则,不忘初心

“老干妈”火了后,陶华碧并没有松懈,品控更加严格了。

2001年,“老干妈”向一家玻璃制品厂订购了800件(共25600瓶)包装的玻璃瓶,然而部分瓶子封口不严。

陶华碧知道后,二话不说要求立即追回所有产品。当时有老员工建议她:“可能只是个别瓶子封口不严,把货追回重新封口就行了,不然损失太大,800件啊!”

可她仍旧坚持自己的决定,两万多瓶辣椒酱全被当众销毁。

在采访中,她也直言不讳:“钱是一张纸,名声最重要,做老板首先要会做人。坑人骗人,人家口水都要把你淹死。”

所以这么多年来,老干妈的产品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合格率。

每每说起,陶华碧都很是骄傲:“我的辣椒调料都是百分之百的真料,每一个辣椒,每一块牛肉都是指定供货商提供的,绝对没有一丝杂质。”

正如古语说的,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光明磊落做事,问心无愧做人,坚守原则和内心的底线,才能守住心安。

“老干妈”也带着这份初心小步快跑。从一瓶辣椒酱跑到调味品行业的头部,从40个人的工厂到如今5000 个人的大厂,还顺带解决了500多万户农产品的销路问题,每年缴税5.1亿元。

在贵阳,“老干妈”是连年纳税第一的纳税大户,单是2011年至2014年就缴了45亿元。

不管贫穷富贵,陶华碧却一直恪守着纳税的义务。

当初她摆摊卖菜卖米豆腐,每个月都主动去缴税,年复一年,从不落下。

对此,陶华碧常说:“国家支持你,你要对得起人家,要有个交代。”

身边又有人规劝她应该上市,她也不给好脸色,直怼道:“上市,融资,这些鬼名堂就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我来还债,才不干呢。

我只晓得炒辣椒,只干我会的。你问我要钱,我没得,要命一条。”

因为钱财而失了口碑和信任,这对陶华碧而言是禁区。

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她内心有一把尺子,靠着这样坚强的意志和永不妥协的骨气,一步步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2015年,陶华碧身价68亿,登上胡润百富榜的女富豪。

而彼时的“老干妈”,也已经是比肩茅台的全球知名品牌。

2014年,陶华碧将“老干妈”交给两个儿子李贵山和李妙行,正式退居幕后。

如今75岁的她依旧闪闪发光。

尽管两鬓花白,但仍然腰板硬朗,神采飞扬。她常对人说:“如果有来生,投生之后,我要当将军,上战场,我就打仗去。”

坚定的话语,无不透露着她的笃定和拼劲。

生活如一根棒槌,无数次带给陶华碧重击,但她却选择不懈努力,跨越那些人生低谷,活成自己世界的大女主。

一旦靠近,你就会被她身上那股勇闯敢拼的精神所影响着。

人生在世,难免经历风雨。

碰事不抱怨、遇苦不言弃,始终保持内心的底线,只有这样,才能抵得住漫漫人生的风霜雪剑。

往后余生,愿你我也能在苦难中成长,不惧风雨,勇往直前,直至迎来自己人生的彩虹。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